非金屬性強弱說明什么(非金屬性強弱說明什么現(xiàn)象)
1. 非金屬性強弱說明什么現(xiàn)象
1、由單質的氧化性判斷,一般情況下,氧化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強。
2、由單質和酸或者和水的反應程度來看,反應越劇烈,非金屬性越強。(比如F2 Cl2 Br2 和H2O的反應劇烈程度依次減弱 非金屬依次減弱)
3、由對應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判斷。氫化物越穩(wěn)定,非金屬性越強,
4、由和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判斷?;戏磻饺菀?,非金屬性越強。
5、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來判斷,酸性越強,非金屬越強;
6、由對應最低價陰離子的還原性判斷,還原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弱;
7、由置換反應判斷!非金屬強的強制弱!
擴展資料:
非金屬性是元素化學術語的一種,非金屬性常表示獲得電子的傾向。
元素的非金屬性包括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最高價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強弱等·它包含了原子得電子的能力(氧化性),但比氧化性的含義更為廣泛。
元素的非金屬性實際按照其電負性的強弱。對于元素來說,元素的電負性常數(shù)越大,則其非金屬性越強,但電負性標度不只一個,不同元素在不同標度中的電負性強弱也有所不同,且相同元素在不同物質中的電負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具體情況仍需具體分析。
非金屬元素非金屬性強弱:F>O>N>Cl>Br>S,I>C>Se>At>H>P>As>Te>B>Si
對于主族元素來說,同周期元素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原子核電荷數(shù)逐漸增大,而電子層數(shù)卻沒有變化,因此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引力逐漸增強,隨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失電子能力減弱,原子得電子能力增加,元素非金屬性逐漸增大。
例如:對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非金屬性Na
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屬性H
Cl>Br>I。綜合以上兩種情況,可以作出簡明的結論: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向下方,元素金屬性越強,金屬性最強的金屬是Cs;越向右、向上方,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非金屬性最強的元素是F。例如:金屬性K>Na>Mg,非金屬性O>S>P。
決定因素
兩元素非金屬性強弱實際上只由兩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時二者的化合價決定。
其他常見非金屬性的比較規(guī)律
(注意,這些規(guī)則有些比較片面,實際上存在反例,并非可靠判據(jù)):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斷:一般情況下,氧化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強。(反例:氮原子氧化性弱于氯原子)
2、由單質和水生成酸的反應程度判斷:反應越劇烈,非金屬性越強。
3、由對應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判斷:氫化物越穩(wěn)定,非金屬性越強。(反例:甲烷比氨穩(wěn)定)
4、由和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判斷:化合越容易,非金屬性越強。
5、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來判斷: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反例: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和高氯酸,硒酸的酸性強于硫酸)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沒有正價態(tài),氧目前無最高正價,硝酸則因分子內氫鍵導致酸性較弱,所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合物的酸性最強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屬性高于氯的氮氧氟。
6、由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判斷:還原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弱。(反例:硫離子還原性強于砹離子,氫氧根還原性強于氯離子)
7、由置換反應判斷:強置弱。(反例:氯氣可以從水中置換出氧氣(本反應熱力學可行,動力學上則因為中間產(chǎn)物次氯酸分解較慢導致反應速率較慢,光照則可以加速該反應),從氨氣中置換出氮氣,但氯的非金屬性弱于氧氮)此外,若依據(jù)置換反應來說明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則非金屬單質應做氧化劑,非金屬單質做還原劑的置換反應不能作為比較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ù)。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非金屬性增強;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隨電子層數(shù)的增加,非金屬性減弱。
參考資料:
2. 非金屬性強金屬性就弱嗎
陰離子還原性越強,即其原子的氧化性越強,還原性越弱,而原子還原性強弱體現(xiàn)金屬性強弱
金屬活動性說的是金屬單質在水中失去電子的能力,活動性越強,越容易失去電子。
還原劑被氧化,失去電子,說明金屬活動性越強,還原性越強,氧化性越弱。
3. 非金屬性強的表現(xiàn)
因為還原性即給出電子的能力越容易給出電子,也就是說這個原子的原子核對于核外電子,特別是最外層電子的束縛力越弱,那么失電子之后也就越難得到電子回到原來的狀態(tài)而得到電子就是氧化性的表現(xiàn)所以金屬單質還原性越強(原子越容易失電子),其陽離子氧化性越弱(陽離子越不容易得電子)
同理非金屬單質氧化性越強(原子越容易得電子),其陰離子還原性越弱(陰離子越不容易失電子)
4. 非金屬性強弱說明什么現(xiàn)象呢
一、從元素原子結構判斷:
1、比較元素非金屬性的強弱,其實質是比較元素原子得到電子的難易程度,越易得電子,非金屬性越強。當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時,電子層數(shù)越多,原子半徑越大,越不易得到電子,非金屬性越弱。
二、從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相關性質判斷:
1、單質越易跟氫氣化合,生成的氫化物也就越穩(wěn)定,氫化物的還原性也就越弱,其非金屬性也就越強。
2、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其非金屬性越強。如硫酸的酸性強于磷酸,說明硫的非金屬性比磷強。
3、非金屬單質間的置換反應。
4、元素的原子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如硫離子的還原性比氯離子強,說明氯的非金屬性比硫強。
5. 非金屬性強弱順序圖
判斷非金屬性強弱的具體方法如下,
1、由單質的氧化性判斷,一般情況下,氧化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強。
2、由單質和酸或者和水的反應程度來看,反應越劇烈,非金屬性越強。(比如F2 Cl2 Br2 和H2O的反應劇烈程度依次減弱 非金屬依次減弱)
3、由對應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判斷。氫化物越穩(wěn)定,非金屬性越強。
4、由和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判斷。化合反應越容易,非金屬性越強。
5、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來判斷,酸性越強,非金屬越強;
6、由對應最低價陰離子的還原性判斷,還原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弱;
7、由置換反應判斷,非金屬強的強制弱。
以上就是判斷非金屬性強弱的方法,在初高中化學當中這一方法是非常常用的,如果是學生一定要好好收藏。
6. 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jù)是什么
先說一下原題上的元素范圍過廣,一般是非金屬元素活潑性的判斷依據(jù),也是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jù)。
非金屬性=氧化性,也就是元素得電子的能力。比較非金屬性的強弱,就等于非金屬元素在難度不同的條件下和氫氣化合反應以及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在氣態(tài)氫化物中,H一般是正價,其他非金屬元素是負價。簡而言之,就是難度不同,非金屬性不同。其實并沒什么為什么,這是個定律。電子得失都相同,H失電子,非金屬元素得電子,就看反應條件的難易了。
e.g.氟氯溴碘四種鹵素
難易:由易→難
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HF>HCl>HBr>HI
單質氧化性:F>Cl>Br>I
順便說一下第二種非金屬元素非金屬性的判斷方法:
活潑的非金屬能把不活潑的非金屬從化合物中置換
e.g.Cl2+2KBr→2KCl+Br2
Br2+2KI→2KBr+I2
注意:F不能在溶液中置換其他物質,因為F2不能在溶液中置換其他物質,因為F2遇水爆炸
7. 非金屬性強弱順序口訣
氫氯鉀鈉一價銀,二價氧鋇鈣鎂鋅,三鋁四硅磷五價,二四六硫都齊啦。談變價,也不難,二三鐵,二四碳,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錳來占,銅汞二價最常見。氟氯溴碘本負一,特殊情況為正七。
1、同一周期,從左到右:原子的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其對應的離子的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2、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原子的還原性逐漸增強,氧化性逐漸減弱;其對應的離子的氧化性逐漸減弱,還原性逐漸增強。
非金屬性強弱順序判斷: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
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如F>O>N>C>B;Cl>S>P>Si等。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如F>Cl>Br>I;O>S>Se;N>P>As等。
2、非金屬單質與氫氣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屬性越強。
如F2、Cl2、Br2、I2與H2化合由易到難,所以非金屬性F>Cl>Br>I。
3、氣態(tài)氫化物的越穩(wěn)定,非金屬性越強。
如穩(wěn)定性:HF>H2O>HCl>NH3>HBr>HI>H2S>PH3,所以非金屬性:F>O>Cl>N>Br>I>S>P。
4、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
如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4SiO4,則非金屬性:Cl>S>P>C>Si。
5、非金屬性強的元素的單質能置換出非金屬性弱的元素的單質。
如2F2+2H2O=4HF+O2↑;O2+4HCl=2H2O+2Cl2(地康法制Cl2);Cl2+2NaBr=2NaCl+Br2;3Cl2+2NH3=N2+6HCl;Cl2+H2S=S+2HCl。
6、非金屬單質對應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強,該非金屬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
常見陰離子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S2->I->Br->Cl->F-,則非金屬性S<I<Br<Cl<F。
7、與變價金屬反應時,金屬所呈價態(tài)越高,非金屬性越強。
如Cu+Cl2→CuCl2;2Cu+S→Cu2S,說明非金屬性Cl>S。
8、幾種非金屬同處于一種物質中,可用其化合價判斷非金屬性的強弱。
如HClO、 HClO3中,氯元素顯正價、氧元素顯負價,說明氧的非金屬性強于氯。
9、能量:非金屬元素原子得電子放熱,放熱越多離子越穩(wěn)定,非金屬越強
8. 非金屬性強弱順序表
非金屬性與非金屬單質的活潑性不能等同。常見非金屬性排列:F>O>Cl>N>Br>I>S>P>C>Si>H氧的非金屬性僅次于氟,但是氧單質的活性不如氯單質,甚至不如溴單質。
9. 非金屬性強弱的表現(xiàn)
根據(jù)化學元素表判斷。非金屬性從上到下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從左到右逐漸減弱。
10. 非金屬性強是什么意思
非金屬性強弱和氧化性強弱有一定關系但也無必然聯(lián)系。由記錄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斷,一般情況下氧化性越強對應的非金屬性越強。
由單質和水的反應酸的程度來判斷,反應越劇烈非金屬性越強。
由對應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判斷,氫化物越穩(wěn)定對應的非金屬性越強。
由和氫氣化合物的難易程度判斷,化合越容易非金屬性越強。
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合物的酸性來判斷,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
強推





